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佳辅导员|北京化工大学王媛

[复制链接]

236

主题

236

帖子

10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3 03: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一片丹心,陪学生到达青春彼岸今天,让小编带你走近2015-2016年度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
——北京化工大学王媛


工作事迹 五大工程铸“王”牌
静水流深“媛”创浓
王媛,女,中共党员,2010年至今先后担任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2010级、2014级英语、公管、社体3个专业共计354名学生的辅导员,文法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党建、学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学业发展辅导》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媛老师以责任担当保持创新热情,以行知精神投身教育事业,以追求卓越树立品牌意识;紧密结合学生与学科特点,发挥科研能力突出的优势,科学构建特色创新项目,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五项“媛创工程”。以精益求精和专注为习惯,践行知行合一,日益打造出“创新、创意、创造”的辅导员工作和极具黏度的“媛姐老师”金字招牌。
一、抓龙头,党员旗帜引航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学生党建方面,她坚持以“建平台、树榜样、重引领”为建设思路,使学生党员“受教育、做表率、得发展”,带动普通学生“争先进、长才干、得实惠”,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
首先,依托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打造学生党建工作品牌活动,发挥先锋引领作用,践行服务宗旨。依托学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六大工程”,即入党积极分子“启迪工程”、新生党员“双百工程”、预备党员“升华工程”,学生党员“引领工程”、党员骨干“领航工程”、毕业生党员“旗帜工程”,针对六类群体,即入党积极分子、新生党员、预备党员、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和毕业生党员,研究其群体特征和培养规律,积极开辟红色基地;主导网络阵地;建立“红色加油站”;服务基层群众;引领创新创业;勇担社会责任。


其次,以“六个融合”为框架,探索形成“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红色“1+1+N”新模式。她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辟为学校红色“1+1”共建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升级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共建过程中,融合第一课堂,将思政课教学搬进抗战馆,拓展大学生全要素理论学习新思路;融合理论探索,与思政课题研究相结合,探索全要素理论研究新方法;融合党员微课,将重要党日活动固定在抗战馆,建立党员全过程培养新模式;融合专业优势,支持抗战馆日常工作,构建公益服务全过程参与新渠道;融合基地建设,推进校馆共建,完善爱国主义全方位教育新体系。融合社会实践,组建学生宣讲团,开辟抗战精神全方位传播新局面。受到了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在她的努力下,学生党建工作“活”了起来,依托此项目,文法学院荣获2015年度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首都高校优秀社会成果奖、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


二、造氛围,建设书香班级
为引导学生“习惯读书,喜欢读书,爱上读书”,着力建设“书香班级”和“人文集体”,她发挥自身爱读书、读书广博的优点,同时结合所带文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创办了“匡衡读书会”。创新设计了涵盖全领域悦读文化的十二个活动体系,包括“专家荐读,经典书目”——邀请校内校外百余位知名专家荐书并附赠寄语,既是长者对青年的希望,又是专家对大学生的指导;“网络荐书,图书排行榜”——参与师生达1500人次,网络投票环节中,路遥《平凡的世界》高居榜首,经典的光芒依旧没有被岁月所掩盖;“书香相伴,智慧起航”——分别为大学新生和毕业生推荐一本好书活动,效果显著;“读书有方,名师导航”——邀请甫玉龙、薛长礼等知名教授举办10余场系列活动,并将此活动常态化;“书香门第,一起阅读”——举办大学生优秀藏书宿舍、集体阅读优秀班级评选活动,参与师生1200余人次;“以书会友,书香分享”——以班级为单位分享书目,覆盖全院所有学生;“指点江山,所思所感”——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覆盖学院全部师生,充分展示着读书带来了思维碰撞的火花;“活页记忆,书签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200多张学生原创的精美书签,美化读书过程,陶冶读者心灵;“读写并行,特色笔记”——共收集特色笔记300余份,将阅读、书法、摘录、思想融为一体,传递浓厚的读书文化;“爱心捐赠,图书漂流”——和学校举办的“走出黔山”大型公益活动相结合,募捐图书,将书香漂流的更长更远;“榜样风采,阅读达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引领阅读兴趣,从全校200多位报名学生中层层选拔出8位阅读之星,引导了读书新风尚;“读者论坛,年度大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感受阅读的魅力,为学生精心打造了视听盛宴。


六年来,学生的读书习惯“立”了起来,参与“匡衡读书会”读书活动的师生超过万人次。十二个活动体系,摆脱了传统育人存在的覆盖面小、时效短、形式单一等问题,将读书活动丰富化、长效化、日常化。

三、促关键,培育民族骨干
王老师所辅导的学生超过30%为少数民族学生,她深知培养民族英才对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意义,结合这一现实特点,创新实施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育计划,并具体举办了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训班。
她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四维立体”培养模式:第一,集中培训。通过设置“理想信念”和“素质提升”两大模块,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综合素质所需能力开展一系列课程,帮助学员提高个人修养、完善综合素质。第二,自主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定期开展自主读书研讨活动,引导学员思辨形势政策、关注时事热点、参与学习交流,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热情。第三,实践培养。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员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深入到红色“1+1+N”结对共建、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第四,发挥作用。依托学校资源,实现学员与学校领导、专家教授、学生党员“一对一”对接,解决学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扩宽学生视野。强化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发挥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勇担大任的少数民族学生骨干队伍。

通过骨干班的培训与实践锤炼,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作用“显”了出来,学员中有16人发展为党员,3人报名应征入伍,有8人到新疆南疆基层工作,有6人走进雪域青藏高原,有2人毕业后选择了支教团。

四、重朋辈,学业互助帮扶
为切实帮助学业发展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她创办院级“绿洲”学业发展中心。开展“一对一”和“一对多”帮扶计划。学业发展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全覆盖、全程化的辅导体系。中心聘请10余名指导老师和50余名优秀朋辈学生,开展学风宣讲、学习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在学业辅导工作中的主体性。同时王老师根据学生需求,积极拓宽学业发展中心的影响力,定期开展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学业压力应对、学习方法指导、出国留学咨询、知识难点答疑等六大项咨询服务。
她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设计并实施宿舍学长计划。重点发挥宿舍学长对新生的思想引导、军训指导、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校级组织介绍等作用,并于2015年对宿舍学长工作全面改进,一方面,将工作前置,带领宿舍学长暑假期间与学生及家长对接,第一时间让新生感受来自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宿舍学长直接对接负责的新生,实现老生与新生的零距离对接。另一方面,撰写《新生百问》手册,指导宿舍学长科学规范的向新生及家长答疑解惑。2015年暑期实现新生的100%全对接,累计解决新生及家长各类问题两万余次。朋辈互助的作用“和”起来,2015年宿舍学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进行了报道。

五、提水平,潜心理论研究
作为创新型、科研型辅导员,王老师总是以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工作难题,并以预见性的科研来指导学生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用己所学。六年中分别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工作实务上升为理论成果,撰写文章并发表。目前这些理论成果均已应用于实践,成为新上岗辅导员的经验指南。除此之外,王老师用科学研究的思维影响着整个辅导员团队,以解决问题归纳经验为目标,带领其他辅导员围绕少数民族骨干培训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职业倦怠等问题组建团队申报课题,展开深入研究。累计发表CSSCI论文1篇,思政类核心期刊文章9篇,参与著书4部(已正式出版1部),主持校级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及校级课题10余项,理论成果荣获省部级荣誉4项。

作为“辅导员的辅导员”,王老师在潜心育人的路上,一直行走,用科研思维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着辅导员实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创新形成了“媛姐四部曲”让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稳”起来。助力提升理论修养,并深入分析问题提炼出一般的科学方法,全面改进工作效果。引导总结工作规律,编写辅导员工作案例集。辅导员工作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她编写辅导员工作的案例集,从学业指导、安全教育、心理问题、突发事件等方面收集案例,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实务指导。促进“双创”落地开展,编写创业教程。探索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指导方法,从学生需求角度编写创业教程。探索素质养成教育方式,撰写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方案。根据工作经验与积累,探讨在低年级阶段开展素质养成教育、高年级阶段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方法,撰写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教育方案,参与编写素质养成著作1部,发表素质养成相关文章3篇。

她总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学生:“大学, 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年华绽放的地方,将永远镌刻我们跳动和不安的青春。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天的努力就决定了生命的走向。”辅导员就是青春的摆渡人,王老师将陪伴一批批学生,由稚嫩走向成熟,走向充满阳光的明天!

工作感悟金色的银杏即将绚烂北化的校园,又是一个北平之秋,不经意间我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说“辅导员”这三个字时,是陌生和未知的;不曾想到四年后我怀着感恩与热情,以辅导员的名义扬帆前行
我常常思考什么事完美的教育?答案无从可知,但有一个信念是坚定无疑的,爱和理解投入的越多,就越趋近完美;思考和时间投入越多,就越趋近专业!
入学伊始,小东怯怯的叩开办公室的门,扭捏地说“同学们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他们会唱歌、懂音乐、会电脑,可是我说的英语连老师都听不懂……我难受,想回家。”当这样一个一米八左右的体育生站在我面前,无助地哭泣哽咽时,我意识到我面对的不仅仅是新生适应问题,而是他的人生和整个家庭的希望,我很感动他对我如此信任。这是个来自单亲家庭,进入大学之前从未走出过大山的男孩,母亲长年务农劳作多病缠身。我给他讲青年励志的故事,把自己电脑带到办公室,以让他帮我整理资料为名,教他熟悉电脑操作流程;我带着他一起走进图书馆,借阅励志书籍,和他交流读书心得,激发他骨子中的坚强;我偷偷联系了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向他提供一份整理自行车的助学岗位,让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物质生活的困扰……一学期后,他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他妈妈也高兴的打来电分享孩子的变化,妈妈的笑声打湿了我的眼睛……由此我想到学校数千名经济困难学生的人生需要充分尊重和引导,我申请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并发表。现在小东已经硕士毕业,成为一名北京的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孕育桃李。我想,尊重和爱,是最好的老师,我能给的,是帮你看见更广阔的人生!
许一片丹心,陪学生到达青春的彼岸。2014年141名毕业生中,近40名学生成为老师,选择了教书育人,选择了奉献青春,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感谢你让我成为未来的三年能陪你一起战斗的人。三尺讲台,蜡炬成灰。我想这是我留给学生的,学校是延续梦想的地方。17名学生应征入伍,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更有甚者留下遗书,参与天津滨海爆炸现场抢救工作。青春岁月里,你却一身戎装,沙场操练,只为保家卫国,只为一腔热血!
千帆竞向辉煌,那是学生们的幸福;甘作芳水守护,那是我的幸福!在学生青春的主场上,我只是配角,然而大家都说,每个学生身上都会留有辅导员的影子。那我用四年,在你心里种下一棵种子,待你们散落各地,种子生根发芽,这便是我的梦想!

获奖感言 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说“辅导员”这三个字时,是陌生和未知的;不曾想到毕业后我怀着感恩与热情,以辅导员的名义扬帆前行;踏上这个岗位,发现自己竟然深爱的一发不可收拾。
荣获北京市十佳辅导员这个荣誉称号,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肯定,当然这肯定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个团队。感谢北京市委教工委的组织,让高校辅导员有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感谢我的母校-北京化工大学对我的培养,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孩童变成一个职业的辅导员;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工作上更加严谨专业;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三百多名学生,是你们,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辅导员的含义,让我深刻地爱与被爱!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而自从踏上辅导员的工作岗位,我同时爱上了所有的学生,所以我会用更多的情感和智慧,陪好每个学生四年!

(北京市教工委授权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陈雨凡


征稿通知感谢您关注北京辅导员公众平台,我们为大家提供最新的资讯、动态,推介优质学术资源、自媒体平台,展示北京辅导员的优秀职业形象,致力于搭建北京辅导员交流和学习平台,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建设。建议和投稿信箱:fdymishuchu@126.com请关注“北京辅导员”官方微信平台长按并扫描下方二维码微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8 02:32 , Processed in 1.80043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