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化工学子必知的化工院校之北京化工大学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118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20: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化工707正式开通化工高校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化工707不但让你了解化工高校,更让你读懂未来的化工职业生涯。
化工高校与你相约每晚八点,不见不散!




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建校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已为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由3个校区组成,东校区位于北京北三环东路,交通便利;西校区坐落于北京紫竹院公园西侧,环境优雅;北校区在昌平区内,临近着名的十三陵风景区,景色宜人。学校总体占地面积1007亩,建筑面积63万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大楼、田径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一批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校共设有12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4770人,全日制研究生6040人(其中博士766人),高职生393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6195人,学历留学生225人;有教职工2275人,其中专任教师1092人,正、副教授701人,两院院士6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2人。

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自主设置),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已经拥有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实践创新基地,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7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5门。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全校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4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拥有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4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近6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获专利授权415项。

学校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已经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20多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成立先进材料、工业生物技术等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

学校注重开展国际间学术和文化教育交流,先后与英、美、法、德、澳、韩、日等93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已经与30多所国外院校开展了包括交换学生、联合培养、攻读学位、海外暑期学校、海外实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及竞赛等在内的40多项学生海外学习项目,2014年学校派到海外学习的学生达到421名。学校招收从语言生到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多层次化的留学生,2014年在校外国来华留学生426人次,其中学历生225人。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如“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项目” “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海外名师项目”等,正逐步引领我校科研团队走向世界。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列为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14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91%,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97.73%。
在21世纪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北京化工大学的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把北京化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核心学院之一,其前身涵盖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化工等专业,始建于1958年,与学校同步创建。1978年院系调整后成立化学工程系,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由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组建成立了化学工程学院。200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化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5。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学院是我国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已位居于全国著名大学同类院系一流水平行列。

化学工程学院现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5个二级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二级学科),设有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和能源化工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化工和环境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核心的、学术造诣深、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工程院和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千人计划专家(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6人。在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60余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1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左右。

化学工程学院坚持教育改革与创新,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国家化学工程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化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北京市高等学校“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能源化学工程成为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研究,近年来承担省部级教改立项5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出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10部。

化学工程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构建了具有学科前沿性和交叉性为特征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化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研究体系,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平台和基地,建有当前全国化工学科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合作建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和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百余项,年科研到款经费达8000万元以上,年发表SCI收录文章170多篇,年申请国际、国内专利4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和北京市级奖励20余项。学院在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纳米材料与技术、能源化工、资源化工、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领域拥有很强的教学、科研实力,成为国家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化学工程学院开展富有成效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为开放办学,培养创新人才,了解国际科研前沿动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院与Universityof California,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Rugers University ,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香港理工大学,日本福井大学等高校,以及美国陶氏化学、德国巴斯夫、新加坡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多次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与Universityof New South Wales、Loughborough University、France tours engineer school、BradFord University、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QueensUniversity Belfast等大学展开了联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教育。

步入新世纪,化学工程学院正以“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队协作、敢为人先”的学院精神,以“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体系创新是关键、队伍强化是保障”为指导思想,以“体系创新工程”、“创新人才工程”、“安康工程”建设为举措,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化学工程学院而奋斗。

考研方向及考试科目:







各位七友,如果你们有想知道或者想了解的内容,可以私信告诉我哦,小七一定会尽力帮大家寻找、整理的!如果你们有好的文章或者素材欢迎提供哦!!!

欢迎大家加入化工高校群交流

QQ群号: 439860990


服务化工,解读名校、点评专业,关注生活、指导就业是化工707开通“化工高校”公众号的宗旨。在这里化工707不但让你了解化工高校,更让你读懂未来的化工职业生涯。


化工高校微信订阅号:hg707_gx
化工路上,一起走!

点击左下角与网友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7 05:17 , Processed in 1.8378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