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导师目录│2018年中国化学及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化领域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09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3:2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1月17日,学术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本次国内共有来自229个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1899位学者入选,和去年相比教而言在人数上有一定增加。小编在梳理榜单后发现,中国科学院是国内高被引学者主要的所在单位,除生化领域外,在其他三个榜单中其上榜人数占据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TOP大学来了”小编在化学领域共整理出160名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领域有95名高被引学者,材料科学领域有175名高被引学者,生化领域有110名高被引学者。因该榜单覆盖了该领域大部分的高产学者,被广大考研党戏称为“考研导师名录”。

南大化学高被引人数位居高校之首
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中共有160名来自于化学领域科研人员上榜,中科院上榜人数高达31人,为最大单一来源的科研机构,其余129名入榜者均来自于高校。
"TOP大学来了"小编梳理后发现,南京大学共有10人上榜,位居高校之首。他们分别是鞠熀先,朱俊杰,陶农建,孙为银,徐静娟,陈洪渊,李根喜,孟庆金,李桂根,郭子建。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共有9人上榜,位列高校第二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均有8人上榜,并列高校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7人上榜,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均有6人上榜,详情见表。
化学领域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1
董绍俊
中国科学院
化学
3
李亚栋
清华大学
化学
4
彭笑刚
浙江大学
化学
5
李景虹
清华大学
化学
6
谭蔚泓
湖南大学
化学
7
陈军
南开大学
化学
8
汪尔康
中国科学院
化学
9
孙旭平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
10
施敏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1
李富友
复旦大学
化学
12
王心晨
福州大学
化学
13
朱永法
清华大学
化学
14
陈小明
中山大学
化学
15
鞠熀先
南京大学
化学
16
朱俊杰
南京大学
化学
17
黄飞鹤
浙江大学
化学
18
陈永胜
南开大学
化学
19
王恩波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
20
卜显和
南开大学
化学
21
麻生明
浙江大学
化学
22
韩克利
中国科学院
化学
23
李建荣
北京工业大学
化学
24
施章杰
北京大学
化学
25
赵进才
中国科学院
化学
26
刘育
南开大学
化学
27
陶农建
南京大学
化学
28
张校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化学
29
吴宇平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
30
张礼知
华中师范大学
化学
31
张希
清华大学
化学
32
马大为
中国科学院
化学
33
洪茂椿
中国科学院
化学
34
严秀平
南开大学
化学
35
陆安慧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
36
雷爱文
武汉大学
化学
37
周震
南开大学
化学
38
冯小明
四川大学
化学
39
王训
清华大学
化学
40
游书力
中国科学院
化学
41
张绪穆
武汉大学
化学
42
韩布兴
中国科学院
化学
43
郭少军
北京大学
化学
44
夏永姚
复旦大学
化学
45
袁若
西南大学
化学
46
樊春海
中国科学院
化学
47
杨士成
湖南大学
化学
48
力虎林
兰州大学
化学
49
黄晓华
南京师范大学
化学
50
唐波
山东师范大学
化学
51
童明良
中山大学
化学
52
孙为银
南京大学
化学
53
曹荣
中国科学院
化学
54
苏忠民
长春理工大学
化学
55
刘磊
清华大学
化学
56
胡斌
武汉大学
化学
57
徐静娟
南京大学
化学
58
陈洪渊
南京大学
化学
59
冯琳
清华大学
化学
60
高松
北京大学
化学
61
严纯华
北京大学
化学
62
林金明
清华大学
化学
63
梁逸曾
中南大学
化学
64
江焕峰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
65
张杰鹏
中山大学
化学
66
匡代彬
中山大学
化学
67
陆熙炎
中国科学院
化学
68
巩金龙
天津大学
化学
69
李振
武汉大学
化学
70
焦宁
北京大学
化学
71
张锦
北京大学
化学
72
邓春晖
复旦大学
化学
73
杜淼
天津师范大学
化学
74
龚流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75
熊仁根
东南大学
化学
76
杨秀荣
中国科学院
化学
77
冯钰锜
武汉大学
化学
78
李彦光
苏州大学
化学
79
陈春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80
程鹏
南开大学
化学
81
刘忠范
北京大学
化学
82
万立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83
赵建章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
84
杨国昱
中国科学院
化学
85
李金恒
南昌航空大学
化学
86
毛江高
中国科学院
化学
87
马建方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
88
高学平
南开大学
化学
89
金国新
复旦大学
化学
90
熊宇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91
杨化桂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
92
俞汝勤
湖南大学
化学
93
彭孝军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
94
王柯敏
湖南大学
化学
95
蔡亚岐
中国科学院
化学
96
卿凤翎
东华大学
化学
97
侯红卫
郑州大学
化学
98
唐金魁
中国科学院
化学
99
江海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100
陈应春
第三军医大学
化学
101
陈金华
湖南大学
化学
102
孙立成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
103
陈接胜
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
104
孙文华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05
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
106
吴劼
复旦大学
化学
107
张亚文
北京大学
化学
108
庞代文
武汉大学
化学
109
姜建壮
北京科技大学
化学
110
王官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111
毛兰群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12
吴长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113
张晓兵
湖南大学
化学
114
黄承志
西南大学
化学
115
王双印
湖南大学
化学
116
段春迎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
117
侯雪龙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18
朱广山
吉林大学
化学
119
高恩庆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120
杨楚罗
武汉大学
化学
121
苏成勇
中山大学
化学
122
裘式纶
吉林大学
化学
123
吴传德
浙江大学
化学
124
于吉红
吉林大学
化学
125
唐勇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26
许国旺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27
李根喜
南京大学
化学
128
李明洙
吉林大学
化学
129
胡胜水
武汉大学
化学
130
陈传峰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31
周永贵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32
刘志敏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33
丁奎岭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34
郭志光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35
辛勤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36
周鸣飞
复旦大学
化学
137
王新龙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
138
屠树江
江苏师范大学
化学
139
段雪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
140
胡之德
兰州大学
化学
141
张献明
山西师范大学
化学
142
吴新涛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43
胡长文
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
144
金利通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145
陈学元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46
杨进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
147
姚建年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48
沈国励
湖南大学
化学
149
杨黄浩
福州大学
化学
150
胡乃非
北京师范大学
化学
151
孙汉董
中国科学院
化学
152
赵祖金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
153
孟庆金
南京大学
化学
154
李桂根
南京大学
化学
155
黄春辉
北京大学
化学
156
郭子建
南京大学
化学
157
杨军
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
158
叶保辉
中山大学
化学
159
陶军
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
160
方禹之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清华化工高被引人数摘得高校第一
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中共有95名化学工程领域科研人员,其中中国科学院有24人上榜,其上榜人数接近于总上榜人数的四分之一,实力较为强悍。
"TOP大学来了"小编梳理后发现,在其余71名入榜者均来自于高校,清华大学共有9位学者入选,位居高校第一位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均有5位学者入选,并列高校第二位;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分别有4位学者入选,并列高校第四位。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均有3位学者入选。有3位及以上高被引学者所在单位中,除了传统的理工院校还有三所化工行业顶尖高校,它们是华东理工学院(原华东化工学院,新中国第一所化工特色名校)和“一南一北”的化工强校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实力毋庸置疑。

化学工程领域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1
李灿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3
姜忠义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
4
张金龙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5
张强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6
王爱勤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7
李和兴
上海电力学院
化学工程
8
张锁江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9
肖丰收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
10
苏党生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11
贺泓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12
张涛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13
包信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工程
14
向全军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
15
邓友全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16
申文杰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17
李华明
江苏大学
化学工程
18
李俊华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19
刘昌俊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
20
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
21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
22
徐兆超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23
徐柏庆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24
王野
厦门大学
化学工程
25
何良年
南开大学
化学工程
26
王海辉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27
吕小兵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28
孙予罕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29
封心建
苏州大学
化学工程
30
曹勇
复旦大学
化学工程
31
金万勤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32
李永丹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
33
骆广生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34
杨维慎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35
彭峰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36
王勇
上海大学
化学工程
37
刘会洲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38
戴洪兴
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39
余火根
武汉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40
戴维林
复旦大学
化学工程
41
魏飞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42
刘中民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43
卢冠忠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44
赵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化学工程
45
张宗超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46
侯昭胤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
47
徐杰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48
李家星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49
顾彦龙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
50
刘海超
北京大学
化学工程
51
付贤智
福州大学
化学工程
52
雷乐成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
53
黄和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54
刘振宇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
55
上官文峰
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工程
56
井立强
黑龙江大学
化学工程
57
储伟
四川大学
化学工程
58
郭雪峰
北京大学
化学工程
59
修志龙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60
吴鹏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工程
61
陈洪章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62
孟明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
63
许振良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64
周仁贤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
65
赵凤玉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66
韩一帆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67
杜伟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68
刘汉范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69
马新宾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
70
梁长海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71
殷恒波
江苏大学
化学工程
72
袁友珠
厦门大学
化学工程
73
郭伊荇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工程
74
宗敏华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75
徐南平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76
李永旺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77
张青红
东华大学
化学工程
78
钟良枢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79
纪红兵
中山大学
化学工程
80
邢新会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81
杨英威
吉林大学
化学工程
82
徐奕德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83
陆慧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84
王金福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85
李春喜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
86
谭小耀
天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87
张鸿斌
厦门大学
化学工程
88
熊国兴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89
王玉军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
90
周克斌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工程
91
郭晨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92
李金林
中南民族大学
化学工程
93
陶有胜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94
夏清华
湖北大学
化学工程
95
Jan Baeyens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

中科大摘下材料科学高校第一
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中共有175名来自于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其中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达到40人,剩余的135人均来自于高校系统。
"TOP大学来了"小编梳理后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14人,摘得材料科学领域高校第一;浙江大学共8人,获得第二;复旦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分别有6人,并列第三;上海交大、四川大学均有5人上榜,并列第六名。在5人及以上入选者所在高校中,苏州大学是近年来各大排行榜中上升态势最为明显的高校;南京工业大学虽目前是非‘一流’、985、211的高校,但在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较大多数211、985高校强大。


1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2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3
赵东元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
4
俞书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5
石高全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6
成会明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7
刘庄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
8
林君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9
谢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10
江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
11
李永舫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2
钱逸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13
李述汤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
14
南策文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15
涂江平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16
张俐娜
武汉大学
材料科学
17
高濂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8
田禾
华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19
郭玉国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20
高超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21
卢柯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22
施剑林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23
王文中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25
刘云圻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26
范壮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材料科学
27
徐艺军
福州大学
材料科学
28
胡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29
朱彦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30
李长明
西南大学
材料科学
31
薛冬峰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32
曲良体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33
张先正
武汉大学
材料科学
34
孙润仓
北京林业大学
材料科学
35
梁永晔
南方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
36
汪卫华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37
占肖卫
北京大学
材料科学
38
闫冰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
39
曲晓刚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40
杨柏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
41
曹镛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42
胡勇胜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43
刘世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44
侯剑辉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45
高长有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46
张洪杰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47
黄维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48
唐智勇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49
钟志远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
50
吴季怀
华侨大学
材料科学
51
朱英杰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52
刘天西
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
53
武利民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
54
任文才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55
陈学思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56
齐利民
北京大学
材料科学
57
杨德仁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58
李玉良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59
徐铜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60
景遐斌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61
黄柏标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
62
党智敏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63
朱静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64
王忠胜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
65
孙晓明
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科学
66
余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67
常江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68
张立群
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科学
69
付绍云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70
吴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71
黄争鸣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
72
陈乾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73
李敬锋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74
徐安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75
胡俊青
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
76
陈萍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77
徐志康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78
智林杰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79
杨树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
80
马万里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
81
董帆
重庆工商大学
材料科学
82
李峻柏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83
王太宏
厦门大学
材料科学
84
傅强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
85
黄晓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86
张哲峰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87
危岩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88
原长洲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
89
黄飞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90
刘金平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91
朱以华
华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92
方晓生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
93
朱运田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94
唐芳琼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95
万梅香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96
邓勇辉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
97
孙聆东
北京大学
材料科学
98
蒋建中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99
张登松
上海大学
材料科学
100
周峰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01
蒋青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
102
童叶翔
中山大学
材料科学
103
谢华清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104
申有青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105
卢磊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06
王元生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07
Lionel Vayssières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08
徐东升
北京大学
材料科学
109
曹达鹏
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科学
110
杜予民
武汉大学
材料科学
111
黄云辉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
112
章明秋
中山大学
材料科学
113
宋宏伟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
114
丁建东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
115
陈小强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116
韩伟强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17
李峰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18
崔福斋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119
吴家刚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
120
赵宇亮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21
邹志刚
南京大学
材料科学
122
彭奎庆
北京师范大学
材料科学
123
张小勇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
124
范守善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125
吴宏滨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126
杨全红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
127
颜德岳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28
曹茂盛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129
冯庆玲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130
李春霞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31
王秀丽
渤海大学
材料科学
132
潘才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133
沈国震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34
李春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135
褚良银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
136
杨启华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37
曹化强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138
李延辉
青岛大学
材料科学
139
孟跃中
中山大学
材料科学
140
刘益春
东北师范大学
材料科学
141
钱雪峰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42
万青
南京大学
材料科学
143
韩艳春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44
郑思珣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45
陈代荣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
146
刘文广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
147
唐凯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148
陈俊松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
149
蔡伟平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50
吕孟凯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
151
程亮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
152
丁书江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53
赵长生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
154
董晓臣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155
瞿保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156
周桂江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57
李文智
聊城大学
材料科学
158
熊胜林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
159
孙春文
中国科学院
材料科学
160
孙宝全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
161
唐新峰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162
郭益平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
163
陈时友
华东师范大学
材料科学
164
袁金颖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165
陈苏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166
申来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
167
周嵬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168
刘昌胜
华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
169
杨万泰
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科学
170
谷长栋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
171
暴宁钟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172
李玉宝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
173
芮先宏
广东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
174
邹德春
北京大学
材料科学
175
陈志钢
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

上海交大拿下生化高校第一
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中共有110名来自于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科研人员上榜,中科院上榜人数16人,其上榜人数较前三个领域略有降低。
"TOP大学来了"小编梳理后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共有9人入选,位居高校首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均有8人入选,并列高校第二;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各有6人入选,并列高校第五;其他高被引学者所在的高校有:中山大学有4人入选;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均有3人入选。大家看到,拥有极强医学及其直属附属医院资源的高校在本名单都较为靠前上海交大、北大、复旦、清华、北京协和、浙大无一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科研机构外,本榜单中有两所公司上榜:北京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1
朱健康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
邓兴旺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
施一公
西湖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
韩家淮
厦门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
Melitta Schachner
汕头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
曹雪涛
南开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
黄蓬
中山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
邢达
华南师范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
李蓬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1
邹汉法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2
卢坤平
福建医科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3
陈国强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4
王锐
兰州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5
陈竺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6
邓宏魁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7
时玉舫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8
贺林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9
李汉璋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0
李晓江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1
李瑞强
北京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2
马红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3
舒红兵
武汉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4
汪建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5
熊立仲
华中农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6
关新元
中山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7
朱海亮
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8
张辰宇
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29
金力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0
王鹏
山东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1
裴端卿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2
裴钢
同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3
许田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4
张大兵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5
肖瑞平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6
侯廷军
浙江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7
周俭民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8
韩斌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39
林东昕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0
孙青原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1
张炼辉
华南农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2
尚永丰
首都医科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3
程和平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4
刘健康
西安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5
赵春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6
张延平
徐州医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7
徐林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8
孙彦
天津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49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0
王建枝
华中科技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1
钟建江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2
詹启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3
姜世勃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4
宋尔卫
中山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5
邵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6
李大伟
中国农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7
康裕建
四川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8
陈赛娟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59
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0
毕国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1
刘耀光
华南农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2
王国梁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3
高维强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4
杨宝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5
陈晔光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6
秦正红
苏州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7
冯新华
浙江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8
许化溪
江苏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69
胡志斌
南京医科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0
张峻峰
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1
范国平
同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2
沈红斌
上海交通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3
王磊
南开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4
杨晓
军事医学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5
谢道昕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6
彭金荣
浙江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7
陈曦
厦门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8
樊赛军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79
李家洋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0
来鲁华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1
桑涛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2
徐国良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3
翁杰敏
华东师范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4
余龙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5
孙黎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6
管敏鑫
浙江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7
周雪平
浙江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8
刘玉乐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89
俞立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0
柴继杰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1
蒋华良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2
饶子和
清华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3
夏朴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4
段树民
浙江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5
张宏冰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6
汤富酬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7
钱忠明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8
杨天新
中山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99
余鹰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0
曾益新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1
谢旗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2
杨宝学
北京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3
赵世民
复旦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4
林圣彩
厦门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5
刘林
南开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6
杨焕明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7
许瑞明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8
李文辉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09
林炳承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110
龚瑶琴
山东大学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TOP大学来了(ID:topuniversity)
审核、撰稿:大可
本文参考:软科、化学加
对本文有兴趣的同学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7 02:18 , Processed in 1.8480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